5月4日,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景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行动。一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斑羚在觅食过程中,意外被困于大九湖游客服务中心附近陡峭山崖的一小块平台中一天一夜,最终在多方力量联合救援下成功脱险,重返自然。
当天,两名热心游客在游览大九湖时,发现对面离地面约20米的山崖中蜷缩着一只疑似受伤的“野山羊”,随即向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大九湖管理处报告。经专家鉴定,确认该动物为濒危物种中华斑羚。
中华斑羚是名副其实的“攀岩”高手,因其特殊和灵巧的蹄及掌面角质结构,可以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行动自如,他们也常借此本领前往陡壁上觅食、舔盐或躲避天敌。但这只鲁莽的斑羚显然误判了自己的实力,他自高处跳到了峭壁上的一小块平台去觅食,不想回去时要往高处跳,且距离较长,跳跃的路线上还有凸出的岩面妨碍,来时好好的,回不去了!它反复尝试了数十次,最终还是未能下定决心,因此才被困在此处一天一夜。
大九湖管理处迅速联系科学研究院专家、坪阡管护中心、大九湖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组成救援队,商讨营救方案。科学研究院闻讯后派出专家携带吹管、麻药等医疗器械迅速赶往现场。
救援现场地势险峻,岩壁近乎垂直,给救援行动增添巨大挑战。斑羚所在的平台离地接近20米,人根本无法靠近,只能借助绳索等工具勉强抵近,且极其不便于麻醉吹管瞄准,更不用说人靠近的过程中斑羚可能随时受惊而跌落至坚硬的路面上,救援风险巨大。
现场商讨过程中,大九湖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提到一条关键的信息:镇上的一家酒店正在进行外立墙面施工,有高空作业车在场。救援团队据此迅速制定了救援方案:协调高空作业车到现场,将作业平台升伸至斑羚所在的位置,看它能否自己走上平台并下至地面;或者将平台升至其往回跳的路线被挡处外侧,协助其自行脱困。如果以上尝试均不成功,那只能冒险将人升上去,在离斑羚3-4米外实施麻醉,但存在斑羚受惊而跌落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采取预防性措施,在地面铺上松软的材料以缓冲跌落的冲击力。
“我也听说了野羊子被困的事,没想到它还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哩。我这里有2台高空作业设备,只要用得到,你们随时可以使用,救护国家保护动物,我全力支持!”华胥酒店的姚昌金总经理听说我们的来意后爽快地答应了,并当场联系了操作员赶往现场。
高空作业车到场后,派出所民警将公路两端临时管制,防止车辆行人靠近,景区工作人员也帮忙疏散围观群众,避免惊吓斑羚。坪阡管护中心工作人员找来平时野外巡护宿营时使用的防潮气垫铺在斑羚可能跌落的地方,兽医师也将麻醉剂和吹管准备妥当。
救援正式开始。高空作业车操作员精准操控,不断调整角度高度,将升降平台缓缓推近岩壁;斑羚在这过程中也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四处张望,意图跳跃突围,不时踩落一堆堆碎石和土块,现场气氛紧张极了。小心尝试了数次,斑羚还是未能如愿进到操作平台中或借助平台的搭桥自行脱困。在十来分钟后再一次调整平台位置的过程中,斑羚终于鼓足勇气朝救援组设想的路径奋力跳跃。奈何此时平台已经移动位置了不能给其任何协助,此时斑羚几乎已经跳跃到安全的落脚处了,却因为被侧面凸出的岩面阻挡而重心外移,没能落到安全的落脚点。斑羚的蹄子在岩面上慢慢下滑。
在此生死攸关之际,斑羚“攀岩高手”的基因终于被激发,只见它在下滑的过程中迅速转身和调整姿势,抓住最后的受力机会用力一跃,精准地跳到了侧下方约4-5米处的另一处岩石凸出处。但这个地方实在过于光溜,斑羚再无做任何动作的机会,救援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直直地朝下跌落。
但经过此处缓冲,跌落的高度降低了约四分之一;更幸运的是斑羚是头朝上屁股朝下跌落,又因跌落的地方正好是提前铺好充气垫的地方。这三点极大缓解了跌落的冲击力。
只见斑羚刚落地就迅速在灰尘中站起来,没有多加停顿就沿着公路靠近岩壁的那一侧往远处小跑开去,跑了十几秒即寻了一处平缓处朝树林中奔去,很快消失在视野中。跑动的过程中未观察到异常状况。
“野生动物通常体能惊人,皮糙肉厚,抗摔打能力强。纪录片中,常看到雪豹在峭壁中捕猎岩羊,追击的过程中常在陡峭的崖壁上不断翻滚、多次跌落和碰撞到坚硬、尖锐的岩石。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内脏和筋骨构成致命伤害,大多仅是皮外伤。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有少量重伤致残或致死的案例。”在场的科学研究院专家分析道。
中华斑羚是我国的珍稀物种,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2500米海拔的天然针阔叶混交林中,经常到陡峭的岩壁区域活动。因栖息地缩减和人类活动影响,种群数量较为稀少,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次成功救援不仅体现了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更彰显了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宣传的成效。大九湖管理处副主任黄泽艳表示,将持续加强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宣传,完善应急救助机制,为“自然精灵”筑牢安全屏障。(文/余辉亮 刘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