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首页 > 保护行动 > 巡护记事

湖北神农架三堆河管护中心邱昌红守护自然36年

发布日期:2024-11-1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邱昌红,数十年如一日,以山为家、以林为伴,从海拔最高的猴子石保护站到管护辖区最边远的东溪管理所,再到荒无人烟的云盘管护中心,如今仍然在三堆河管护中心坚守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脚步丈量着这里的山山水水,用一生的坚守和执着守护着万顷林海。
巡护途中,同事给邱昌红留下憨厚的笑容
  1987年,19岁的邱昌红靠着自己的努力,竞聘成为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名普通的农民保护员。自此,他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也踏上了为之奋斗一生的自然守护道路。36年的自然守护路,他曾两次赴最偏远的东溪安营、三次踏上高寒云盘扎寨,每一次工作调动,都无怨无悔。每每回忆过往的岁月,亲身经历的三次自然资源调查令他印象最深、终身受益。
巡护途中,邱昌红和队友们在山野吃中饭
  一路走来,守护的路线在改变、设备在更新、朝夕相处的伙伴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唯独肩上的这份责任一直没变过。据邱昌红回忆,刚入职时他被分配到老君山管理所(现老君山管理处)。那时候的巡护靠双脚和一支拐杖,监测全靠一支笔和一双眼睛。
  时光回溯到1990年深秋,他和同事正在老君寨一带进行远程巡护。那时候他年轻,背着干粮和帐篷总是跑在最前面。可是天气不凑巧,巡护前5天还是阳光普照,到了第六天下午,淅淅沥沥下起了雨,本想沿路奔回管护站,但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大家迷路了,根本辨不清方向,走了很久,雨越下越大。随行体验野外远程巡护的大学实习生接连摔了几跤,他们不得不放弃寻找出口,靠着微弱的手电光支起帐篷。帐篷外的雨一直在下,没有食物,饿了他们就用手捧着雨水喝两口。他们穿着湿透的衣服围坐了一夜,忍受饥寒相互鼓励着支撑到第二天早上。雨还在下,幸运的是雾气消失了,他们相互搀扶着下山,终于在第七天傍晚回到了管护站。
邱昌红在认真填写工作日志
  在野外巡护过程中,邱昌红最喜欢的还是“水”。他说,曾遇见过无数长着尖嘴或者獠牙的动物,见过成群的野猪在他们身后、黑熊的身影闪过林间,但这些都不害怕,茫茫大山中找不到水源才是令他最担心的。为此,在巡护过程中,邱昌红和他的同事把水源、小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
  “云盘地带的黄昏岭、大花岩没有水源,里叉河、后河、小当阳常年有水;蔡家方区域是悬崖绝壁没有路,老君寨、小当阳,阿弥陀佛崖等区域有小路;巡护主线7条、子线18条、4个监测样地、21台红外相机……”这些情况邱昌红记得滚瓜烂熟。
  他说,只有日常把辖区哪些区域是悬崖、哪些区域有道路、哪些区域是羊肠小道,哪些地方常年有水,哪片是古树群落,哪片是珍稀保护植物,哪片区域时常有动物出现等情况摸清楚,保护才能有的放矢。
邱昌红1998年10月种下的柳杉如今已长成大树
  据邱昌红介绍,他们在辖区内建立了4个样地样线,每一个样地林层分布状况、林下的几十种植物名称等都非常熟悉,但他说在专家面前,自己永远是个学生。
  2010年,他在东溪一带参加二类资源调查中结识了知名植物专家张代贵教授。这期间,他跟张教授认真学习。最初认识植物时,只能用土洋结合的方法,即用土名和书名结合来强制性记住植物名。经过学习后,他可以认识1000余种神农架的本土植物。他说,观察植物可以通过花果、叶片形状等情况以及根茎叶的形态和规则来辨别,并对照模式标本照片确认。如今,邱昌红变成了人们眼中的“植物专家”。
  在林间巡护,他总是带着笔记本,不认识的植物会先记录外形,拍下照片,回到中心后,对着植物志对比查看确认。书里没有的,他就直接请教张教授。在他看来,作为巡护员,只有认识更多本土植物,才能有效地保护好、守护好这些生态资源。

  管护中心在邱昌红的带领下多次获得“防火先进单位”“平安管护中心”“年度先进单位”“优胜单位”等荣誉,在红外相机影像评比活动中也多次获奖。他个人多次被林区、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表彰,先后获得“神农架林区劳动模范”“神农架林区防火先进个人”“优秀职工”“先进个人”等称号。(文\王品 何塞) 

版权归神农架国家公园所有电子邮箱:2673990569@qq.com综合执法大队举报电话:0719-3453368
地址: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楚林路36号安全须知  |  网站声明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鄂ICP备 18005077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