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日期:2023年7月3日至7月7日)
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
【提名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提名意见】
《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以下简称《百年追寻》)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西部、特别是四川过去一百多年的生态环境变迁。由国内外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共同创作。整体创作时间跨度长达10余年,于2010年出版发行,为原创科普书籍。作品将一百年前西方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中国西部考察期间所拍摄的影像资料与21世纪的最新影像资料进行了比较,采取原位拍摄法,结合历史档案整理与现代数字定位系统,融入了生态学、地理学与社会人文科学分析,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性地将生态环境变迁用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并将近百年来中西方人文交流有机融入到科学发现的历史脉络之中,形成了百科全书式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再现,为中国西部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构汇出一张崭新的地图。作品通过实体书店、电商等渠道已累计发行4000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广应用。作品得到业内同行、知名专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深受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带动了同类科普作品的创作。作品在宣传自然保护、促进生态旅游、推动公众科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23年3月,作品得到四川省省长的高度赞扬并以省政府名义为主要作者举办表扬会,进行全省通报表扬,有力促进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提名该项目为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项目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百年追寻》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西部、特别是四川过去一百多年间的生态与人文环境变迁,通过跨越百年的影像资料对比,充分展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生动呈现了过去100多年间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的社会文化变迁,传播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作品于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牵头创作完成。整体创作时间跨度长达10余年,于2010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百年追寻》,著作以四川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的空间范畴,以100多年前、后为时间节点,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说明,形象化地呈现了区域性的生态与人文环境变迁。作品为原创性科普书籍。
在技术方法上,作品将一百年前西方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中国西部考察期间所拍摄的影像资料与21世纪的最新影像资料进行了比较,采取原位拍摄法,结合历史档案整理与现代数字定位系统,融入了生态学、地理学与社会人文科学分析,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性地将生态环境变迁用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并将近百年来中西方人文交流有机融入到科学发现的历史脉络之中,形成了百科全书式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再现,为中国西部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构汇出一张崭新的地图。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标准编号) |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
论文(专著) 名称/刊名 /作者 |
年卷页码 (xx年xx卷 xx页) |
发表时间(年月 日) |
通讯作者(含共同) |
第一作者(含共同) |
国内作者 |
他引总次数 |
检索数据库 |
论文署名单位是否包含国外单位 |
1 |
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印开蒲等 |
|
2010.02.01 |
|
|
|
|
|
否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合 计 |
|
|
|
【主要完成人】(按排名顺序)
1、印开蒲
2、王海燕
3、朱单
4、钟盛先
5、王杭明
6、沈国坤
7、张小艾
8、王桂林
9、邓真言培
10、杨林森
【主要完成单位】(按排名顺序)
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原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欧美珙桐原产地乐园博物馆